- 青海“生态立省”确保“中华水塔”碧水长流新华网西宁2月20日电(记者何伟)30岁的索南扎西,是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名藏族牧民,为修复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6年前他一家九口从草原牧场搬到位于州府所在地大武镇的移民社区。“如果我们继续在那里放牧,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变成沙漠,...
- 中国三江源近5万生态移民生存实录33岁的达拉,是地处中国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一名藏族牧民。五年前,达拉一家与另外150户、642名牧民作为黄河源头地区第一批“生态移民”,自愿离开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大草原,搬迁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果洛州州府玛沁县大武镇,...
- 黄河源头再现"千湖之县"青海玛多县生态变化见闻...移民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个村里的160户居民,都是2007年从扎陵湖乡、黄河乡等地搬迁来的。放弃了放牧牛羊,移民们开小卖部、打零工补贴家用。村里还专门组织成立了一支公路养护队,安置了80多人。去年,养护队平均每人收入4500元。(完)-
- 《走马三江源》(三):河源新村的新气象四年前,河源新村的150户人家是在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从玛多县扎陵湖乡整体搬迁下来的。为了实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近年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牧民努力,共同探索着致富和发展之路。“驾驶员培训深受搬迁牧民的喜爱。每年一到培训季节,...
- 青海2011年主任科员以下职位公务员计划表玛多县扎陵湖乡政府科办员1名甘德县法院秘书1名达日县法院网络管理员1名玛多县检察院书记员1名大专以上学历,30周岁以下,懂藏汉两种语言文字。达日县检察院书记员1名大专以上学历,30周岁以下,懂藏汉双语。玉树州玉树县统战和民族宗教局科员2名计算机1名...
- 长江黄河或不再免费...就有专家预言:人工补播的草种5年后将完全退化。在囊谦县、玛多县等地,专家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2000年前后,玛多县白谢牧委会补播了300亩草种,虽然精心照料,但现在已经彻底退化成黑土滩。在扎陵湖乡一处被当地官员夸赞为“长得特别好”的补播草坪,如今也是斑驳陆离、沙石堆积。“至少有草了。”
- 黄河源头姊妹湖畔的第一校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寄宿制小学是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畔的第一所学校。该校占地17000多平方米,目前共有16名教职工,67名学生全部为藏族。新华社记者吴光于摄-
- 3条特色邮路10条汽车邮路我省通邮车乡镇已达33个同时,为保证青藏铁路沿线、部队兵站、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部分工矿及旅游区的邮政通信需要,省邮政部门还新开辟了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镇、玉树至扎河乡、果洛至扎陵湖乡3条“典型邮路”。实行新的运行模式后,原来邮车不到的乡、镇,现在有邮政人员接转邮件了,...
-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系列报道之二如今还在扎陵湖乡放牧的才仁告诉记者,现在的牧民们对草原的保护意识比以前强了,对以草定畜也非常支持。他指着远处的鄂陵湖和周围的草场说:“湖水比以前多了,原来的路都被淹了;草也比以前长得好,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沙土。虽然每家的牛羊比以前少了,...-
- 老翁千里走单骑只为孩子有书看(图)杨宝生说,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先后向玛多县扎陵湖乡继杰希望小学、玛多县黄河小学、黄河源头第一寄宿小学和麻多乡中心寄宿小学的学生送去了书本。“骑着摩托车去,就是考虑到那里条件差交通不便,...
- 青海省果洛州:“黄河源头”的生态移民新村原居住在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扎陵湖乡、黄河乡等地牧民,按照整体搬迁、散户搬迁以及以草定畜移民原则,分别搬迁至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河源新村、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果洛新村、青海省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查理村三岔路口生态移民社区以及青海省玛多县野牛沟生态移民社区等4个移民新村。...
- 60岁老人骑摩托到黄河源给孩子送去2千多册图书扎陵湖乡寄宿学校校长阿保将老杨的这种行为称为“真正的好”,因为老杨捐的书“都是娃娃们最喜欢看的”。连接黄河源头和入海口老杨还要帮助那些孩子在玛多县的黄河源附近,老杨专程去黄河源捡了一趟垃圾。...
- 六旬老翁骑行千里给山区孩子送书杨宝生说,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先后向玛多县扎陵湖乡继杰希望小学、玛多县黄河小学、黄河源头第一寄宿小学和麻多乡中心寄宿小学的学生送去了书和礼物。“虽然在这次捐书的过程中,我的摩托车被摔坏,雪夜里被困在野外,胳膊摔伤,但是能让山区里的孩子有书读,一切都值得。...
- 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三江源的答案不在三江源尕拉是玛多县扎陵湖乡一位普通的藏族牧民。3年前,从草原牧场搬到城镇。“如果我们继续在那里放牧,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变成沙漠,政府让搬迁,我非常理解。”尕拉所在的玛多县,正是为黄河给水的最主要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