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会议”旧址“润芝香樟”绿荫参天昨日,记者随“重走长征路”第一组记者来到了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著名的白沙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会议的旧址,经历了76年的风霜依然保存完好。当时在双沙镇,毛泽东在讨论军情的闲暇之余,还亲手栽种下了一株香樟树。如今,这株香樟树已有20多米高,...
  • “四渡赤水”渡口续写传奇1935年2月15日,中央政治局和军委在古蔺白沙场(现双沙镇)鱼塘湾崔家祠堂召开军事会议,下达《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决定在太平渡、二郎滩等第二次渡过赤水河。中央红军为摆脱敌军的夹击,在川滇黔边界来回翻山越岭,东突西奔,穿插行军。...-
  • 敬仰伟人泸州农民王先伦40年苦练毛体书法双沙镇境内大纳路的挡墙上,王先伦手舞大扫帚,书写出“功在当代,利在后代”标语,每一个字的直径达4米;桂花乡高40米的岩上,王先伦高空作业,一幅字体直径1.2米的标语“树文明新风,做守法公民”横空出世。作品不断,...-
  • 一镇一桥一山一树一样的雄师不一样的故事昨日,记者随“重走长征路”第一组记者来到了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著名的白沙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会议的旧址,经历了76年的风霜依然保存完好。当时在双沙镇,毛泽东在讨论军情的闲暇之余,还亲手栽种下了一株香樟树。如今,...-
  • 古蔺秧苗庆党生(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村民在今年插秧时特别按照尺寸设计了党徽和“90”的空隙字样。秧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愈发葱郁,这幅面积达30余亩的壮美景观,便清晰地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因为党徽仿佛嵌入绿水田园间一般,...-
  • 泸州古蔺:加大蔬菜基地建设保障菜篮子工程投入资金100万余元,在古蔺镇、永乐镇、双沙镇、二郎镇、护家乡等5个乡镇建成蔬菜基地7个,共3000余亩,安装完成蔬菜大棚100余个。引进品种,改善设施。在蔬菜基地引进南瓜、丝瓜、白菜、番茄等30余个品种,新建生产便道5000米,水渠3000米,大大提高了蔬菜产量。强化技术,...-
  • 重走长征路第一小组抵达古蔺县双沙镇消息(川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张舒)昨日中午11时许,重走长征路第一小组离开泸州市抵达古蔺县双沙镇。1935年2月15日,长征中的红军也曾到过此地,中央政治和军委在白沙鱼塘崔家祠堂召开军事会议,...
  • 红色“佳酿”香飘二郎从风景如画的“画里乡村”双沙镇,到以红色文化和酒文化为主的太平古镇、二郎镇,6月14日-16日,记者一行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走遍了古蔺县的特色乡镇和县城。看到的,是这片红色土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的,还有人们观念的变化。曾经,古蔺因为山隔水阻、交通闭塞,...-
  • 毛主席种下的香樟树见证双沙镇76年变迁“重走长征路”第一路记者走进古蔺县双沙镇“白沙会议”旧址第1路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伟古蔺摄影报道●中央红军曾在双沙镇崔家祠堂召开重要军事会议,...-
  • 泸州双沙打造“12310”园区引领烤烟产业创新高泸州频道消息(何易)今年以来,双沙镇以“坚持科学发展,打造画里乡村”为主题,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方向,以品牌需求和基地单元化种植为目标,突出“12310”园区引领,示范带动,力求实现栽种采烤科技化、跟踪管理精细化、发展方向职业化“三大转变”,...
  • 泸州:王凤运《我从山中来》爱洒画里乡村古蔺县双沙镇党委书记陈文,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川南中心总监丁一,四川经济日报社泸州记者站站长,文学作品《我从山中来》作者王凤运,原白沙中学校长,现泸州石油中学校长张真银,...-
  • 记者手记:中国"最美乡村"曾是长征路上重要一笔...走向世界。在双沙镇,不少居民开始在镇上开起了旅馆、饭店,镇上还推出了和大城市一样的高档居住小区,居民们开始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而在76年前,红军经过这里时,这仅仅是一个穷得吃不饱饭的小村落。-
  • 老兵不老记住他们双沙镇距离古蔺县城30公里,这里曾是一个穷得吃不饱饭的小村落,2008年,双沙人开始搞起菜花旅游节,打出了“画里乡村”的主题,利用公路两旁的田畴和山冈上万亩良田,打造油菜花观光旅游。当年,双沙镇共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5000余万元,景区群众纯收入达1000余万元。...-
  • 泸州:推广农业机械化插秧好手双沙比武近日,第六届泸州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金禾杯”农机技能比赛在双沙镇举行。全市各区县共13名农民选手参加了比赛。到达终点本次农技比赛主要以机械化插秧项目为主。13名经选拔产生的优秀农机操作手驾驶手扶固定式插秧机按照装苗、栽苗等程序在田间作业,...-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20 Uaedata.com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