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继宗要求: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和社会综治维稳工作确保春...黄继宗先后来到合水县吉岘乡韩渠村蔬菜生产基地、固城乡董家寺村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固城乡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示范点、县城供水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固城乡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固城派出所、县公安消防大队,对合水县的春耕生产和社会综治维稳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并看望慰问了西华...
- 唱响“支农”主旋律奏出“双赢”致富曲——庆阳市合水...经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共同协商,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全力支持了整村推进项目,先后发放扶贫贷款490万元,对吉岘乡黄家寨子、肖咀乡梅家寨子等6个乡(镇),11个贫困村中的310个贫困户实施信贷扶贫。使这些贫困村的贫困面明显下降,...
- 振威将军朱万荣朱万荣,字锡华,行伍出身,甘肃省合水县吉岘乡朱家寨子村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十七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9——12岁就读私塾,13岁因家寒辍学务农。他自小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性情耿直,好抱打不平,酷爱武术,喜交拳师,勤学苦练,学得一身好武艺。同治初年,陕甘回民起义反清,...
- 泽巴足强调: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泽巴足一行来到合水县吉岘乡信用社、吉岘村龙家峁,实地了解信用社林权抵押贷款、林下经济开发示范点建设情况,并深入村民家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和意见。泽巴足充分肯定了合水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他强调,...
- 合水县吉岘乡郝家庄村“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合水县吉岘乡郝家庄村有一个“农家书屋”,书屋面积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却拥有各类书籍4000多册。在这里总能看到或老或少的农民进进出出。每到晚上,这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成为了村民“充电”、“加油”的好去处。当笔者走进书屋时,...
- 林权活产业兴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析合水县吉岘乡罗家畔村有个赵家阳湾山头,以前每年村委会出钱买苗子,请人栽,可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林。令村支书罗克武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林改后,这个小山头上种的刺槐,都活了。这些树还全是农民自己出钱买苗,自己投劳种下的。11月初,...
- 合水:发展瓜菜产业助农增收现已形成了板桥乡瑶子头、柳沟,老成镇牧家沟村,固城乡董家寺村、吉岘乡丑家川村等11个瓜菜专业村和两个万亩无公害瓜菜基地,引进名优瓜菜新品种6大类20多个。试种成功并大力推广了白黄瓜、甜辣椒、黄花菜、西葫芦嫁接西瓜、甜瓜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瓜菜。...
- 甘肃合水县吉岘乡丑家川村蔬菜生产进展迅速今春以来,合水县吉岘乡为了进一步巩固丑家川村蔬菜生产建设成果,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质量,按照“打破传统菜、发展精优菜、推广大棚菜”的思路,规划新建早春塑料大棚400座,种植地膜商品菜3400亩、瓜类2400亩,达到人均1座棚、3亩菜。具体工作中,...
- 甘肃合水:“四大工程”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组织党员会员(社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对子89对,通过有效帮扶,帮助407名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吉岘乡丑家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为每个参社党员确定了5至10户对口扶持农户,让他们为菜农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董小蕾)
- 合水县“三夏”生产掠影在吉岘乡小麦收割现场,笔者看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如今在合水农村,大型农机具在“三夏”生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麦收以来,这个县充分发挥大型联合收割机机械化作业的优势,精心组织大型农业机械迅速上阵帮助农民抢打、抢收、抢种,既减轻了劳动强度,...
- 合水“后林改时期”走上林下经济富民路吉岘乡南头峁村南头峁林下养殖场是村民丑建生响应国家林改政策,利用外出创业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兴办的。他看到村里林地多的优势,以每亩林地100元的价格,租期60年,从118户农民手中承租流转了175亩林地建设了林下养鸡厂。原本荒芜的林地,被丑建生流转承包后,林木仍归农民所有,...
- 合水春耕出新“花样”4月10日,合水县吉岘乡郝家庄村的丑亚聪用自己的手扶拖拉机垄完自家的一亩多地后,又急忙帮助邻居付煜维起土豆垄。丑亚聪说:“我今天帮助付煜维起土豆垄,过两天,他用他家的玉米播种机帮助我种玉米,这样机换机,费用也就扯平了。”近年来,合水县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 山林变成“摇钱树”——合水县林改工作探析(下)在合水县吉岘乡龙家峁,山杏嫁接唱起了主角;在固城乡高台村,1万株核桃苗木、20万株沙棘混栽在了一起……目前,合水县通过改造疏林地,栽植核桃树1645亩、2万株,栽植青苹2400亩,推广山杏嫁接、酸枣接大枣等高接换优技术1700亩。小小林权证解了贷款难...
- 庆阳市合水农村劲吹“低碳”风据吉岘乡吉岘村党支部书记朱建文介绍,如今,农民的屋檐下再也看不到杂物成堆,水沟里再也闻不到臭味。原来那些令人捂鼻的农家肥,令人生厌的烂菜、西瓜皮、秸秆等,全成了农民的“香饽饽”,这些废物放进沼气池,通过生化处理全部转化了能源和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