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藏家菜肴香林芝地区朗县洞嘎镇卓村村民措姆在农闲时喜欢去该村的农家书屋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结果成了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去年,她利用学到的技术种植大棚辣椒,没想到赚了一万多元。她说,蔬菜的种植,不仅解决了自家的吃菜问题,还能实现创收,可谓一举两得。在今年5月举行的白朗县第一届蔬菜采摘节上,...
- 朗县“农家书屋”工程惠民速写“西藏辣椒看朗县,朗县辣椒看洞嘎”,作为全县辣椒种植大镇,洞嘎镇“农家书屋”根据农牧民群众的生产需要,配备了大量的蔬菜栽培技术图书,使菜农种植的蔬菜品种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现在,每天来这里查资料,寻找致富‘金点子’的人可多了。...
- 访朗县卓村农家——看得见的幸福同行的洞嘎镇干部德央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的收入单靠农牧业,现在卖虫草、跑运输、搞特色养殖,村民们的收入渠道大大拓宽了。因为跑运输,卓村人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收入方式的多元化让卓村人走上了致富路。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其中现金收入5000多元,...
- 西藏:和谐春风吹雪域民生工程惠民政策暖人心作为朗县辣椒种植大镇,洞嘎镇“农家书屋”根据农牧民群众的生产需要,配备了大量的蔬菜栽培技术图书,深受广大村民欢迎。“十一五”期间,西藏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县乡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和91.41%。...
- 人面桃花相映红安居乐业美滋滋内容摘要:搬进安居新房的农牧民群众都精心布置着新家,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把生活环境营造得更加舒适。图为林芝地区朗县洞嘎镇卓村村民达娃卓玛在自家新房的院子里打理桃树。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继续加大发展经济林木和辣椒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和奶牛养殖的力度,并不断扩大建材公司和农牧民运输队的经营规模,增加村里群众的收入。”政协委员、林芝地区朗县洞嘎镇卓村党支部书记巴珠充满信心地说。(责编:晶晶)
- “洞嘎辣椒”又给滚村农民带来好收成我们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朗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朗县洞嘎镇滚村采访。一进入滚村,我们立刻被它美丽的景象所吸引:新颖别致的楼房座座相连,崭新的村级文化大院、卫生院、幼儿园,农灌、公路、供电等基础设施非常齐全,浓郁的现代化气息让人耳目一新。惊叹之余,我们不禁问道,...
- 聆听农牧民生活变迁的足音朗县洞嘎镇卓村,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全村有50户人家202人。走进这个村,一座座别墅一样的楼房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头、屋顶国旗飘扬,令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心旷神怡;村水泥路、村广场、村公园、村展览馆、农牧民科技书屋、村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 朗县多措并举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优质水果产业带项目总投资1645.28万元,涉及连栋温室建设、苗木和网围栏购置、土壤改良、围墙建设等,分别在洞嘎镇、朗镇和仲达镇建设优质水果产业带5000亩,核桃4560亩、藏冬桃400亩、温室葡萄40亩。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突破1.6万余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2亩。据预测,10年后,...
- 拆下旧板房踏上新征程寻访“西藏安居第一村”朗县洞嘎镇达木村前面就是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个只有88户、366人的小村庄,被称作“西藏安居工程第一村”。2002年前,在当地政府和援藏资金的帮扶下,达木村人彻底结束了依靠溜索飞渡雅江的历史,出行有了现代化的钢架铁索桥。从此,...
- 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驶入“快车道”规划建设了金东乡秀村、洞嘎镇热米村、拉多乡白坡章村等七大新型经济组织,并成立了辣椒协会和黄牛改良协会,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降低了农牧民的生产风险,保护了农牧民的经济利益。同时针对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小而弱、产业链条细而短的状况,...
- 朗县农牧区“三抓三促”见实效在项目建设中,朗县为附近农牧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劳务机会,洞嘎镇聂村党支部与公路养护段积极联系,达成米朗公路甲格至朗县路段90公里的路旁绿化工程协议,可直接为村民增收48万元。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群众开店办厂,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增收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