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城江农村党建彰显新活力另外,侧岭乡水果协会党支部带领群众做好“桃花”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在洞情桃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品牌。党员聚在产业链上“领跑”近日,齐美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党员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为社员提供统一种子、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服务,建大棚育番茄。...
- 2010年河池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简章(2)金城江区侧岭乡纪委书记1名(3)金城江区保平乡政府副乡长1名2.宜州市5名:(1)宜州市乡镇党委委员3名(2)宜州市招商促进局副局长1名(3)宜州团市委副书记1名3.罗城县3名:(1)罗城县黄金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1名...
- 男子醉酒露宿野外醒来财物已消失经查,该男子自称姓蔡,家住侧岭乡某村。当天中午,蔡某在城区和朋友喝了不少酒,后来就稀里糊涂地来到河池镇。半夜酒醒后,蔡某发现自己躺在210国道旁的草地里,身上的手机及财物也不见了,由于无法联系家人和朋友,蔡某只好走到附近的商店求助。当得知蔡某次日要外出打工,...
- 金城江公安分局:走访听民意调解奏和弦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的一个送变电工程需经过侧岭乡拉洞屯村庄附近,该屯部分群众担心高压线路输电产生电磁辐射损害人体健康和影响家禽牲畜生产繁殖,强行阻拦塔基的施工,使塔基近两年来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两年来,辖区民警与村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经劝导说服和法律法规宣传,...
- 以“八个转变”推动经济跨越发展根据区位和资源特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城镇,把河池镇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把五圩镇和保平乡建成以服务工业集中区为主的工贸型城镇,把六甲镇、拔贡镇、侧岭乡建成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生态旅游城镇,把九圩镇、长老乡建成西部商贸中心、农业大镇。...
- 金城江全力保人饮保春耕各联系单位也没闲着,当起了保人饮的“急先锋”,金城江公安分局赠送六圩镇兴洞村电机、深水泵等一批抽水设备,总价值1.6万元;水利局援助九圩镇寨律、板瑞屯修路5000元、水泥20吨,化解拉水车通行难题;农业局争取上级扶助2400米胶管,解决侧岭乡红山队饮水难题……...
- 蓝天立到金城江调研地质灾害防范和创先争优工作在侧岭乡洞情屯,蓝天立与当地党员干部亲切座谈,详细了解洞情屯创先争优活动及新农村建设情况。洞情屯以前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2002年人均纯收入才600多元。近年来,在党委、政府指导下,洞情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大胆创新,种上优质水果,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 抗旱一线处处是课堂拿着送水卡,河池市侧岭乡84岁的莫秀兰老奶奶泪流满面:“大灾之年,解放军给咱送水喝,我这个孤老太婆有福气啊!”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新战士郭冀宁对记者说:“刚入伍时,还没有体会到服务人民这句话的内涵,像是说大话。现在,看着灾区群众渴望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
- 龙江河畔奏凯歌侧岭乡塘子村洞近屯村民谭自泽,大尝请“外援”的甜头。在该区,还有不少水柜建设户都获得“外援”助阵,推动大会战热火朝天。目前,全区大会战投资到位达1783.52万元,占计划总投资99.75%。家庭水柜项目完建242座,其中水利63座、扶贫131座和“爱心水柜”、“希望水池”共48座,超额建设28座,...
- 金城江9000亩马铃薯丰收在望路过金城江区侧岭乡拉合村马铃薯地,看到一片“绿色海洋”,让行人赞叹不已。近年来,金城江区通过引进优质脱毒薯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等措施,推进马铃薯丰产、高产栽培。目前,该区秋植8900多亩马铃薯,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该区坚持“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粮作损失经作...
- 大石山区的执著坚守3月7日,侧岭乡塘子村洞老屯、竹坨屯17户人家已两天没水喝。得知情况后,已两天没合眼的侯宪国指挥车辆前行105公里送水,通过百米悬崖,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车行距洞老屯5公里处,再也无法通行。运水车刚到,金城江区的10名女民兵早已牵着10匹骡马等候接水。...
- 金城江区:筑牢基层堡垒推动产业发展全区建立了东江镇齐美村、六甲镇旦洞村、白土乡德庆村、侧岭乡洞情屯等一批示范典型,尤其是东江镇齐美村,党建氛围浓厚,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市委主要领导创先争优活动党建联系点。创新建立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目前该区已建立完善了三级应急机制,...
- 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武部政委侯宪国抗旱救灾纪事侧岭乡塘子村洞老屯与竹坨屯是相隔很近的瑶族小村屯,两屯加起来只有17户人家,干旱使这里的群众两天没水喝了。3月7日,已两天没合眼的侯宪国不顾疲劳继续指挥车辆前行送水。因山高路陡,到达距离金城江有105公里的小村屯,他们花了4个多小时。一路颠簸,...
- 金城江区推进党建"上链入会下屯"纪实以前,侧岭乡洞情社区洞情屯种果,用群众的话说是“得点算点”。近年来,该屯规模种植桃花树,供休闲观赏。经过精心发掘成功举办“洞情桃花节”,催生餐饮、销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每年旅游节为村民带来收入超30万元。喜人变化,源于洞情屯党支部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