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县积极实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增粮安民工程八珠乡八珠塬村农民李永龙2006年种植14亩全膜玉米,亩产1200斤,增收1万多元。良好的效益,农民不再怀疑,打开了这项新技术推广的局面。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从2007年秋开始,环县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部门领导联村、一般干部联组的三级联动机制,...
  • 环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00多元科技成增收保险2006年,八珠乡八珠塬村农民李永龙尝试性的种植了7亩全膜玉米,亩产高达1200斤,增收1万多元。良好的效益,农民不再怀疑,从而打开了新技术推广的局面。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该县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部门领导联村、一般干部联组的三级联动机制,...
  • 环县落实惠民政策助农增收纪实一场春雪过后,环县八珠乡八珠塬村村民慕广金一家人就进入农田,抢墒进行顶凌覆膜。虽然活很苦,但尝到甜头的他依然信心十足。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种的16亩双垄沟播玉米产量达7500公斤,慕广金说:“咱这地方种粮全膜就是保险,今年听说政府又要投资地膜款,我准备种20亩,...
  • 甘肃环县农业示范点建设收效良好全县建成曲子园区养羊、孟家寨养羊专业村、曲子园区和环城十五里沟养猪4个规模养殖示范点,实施了樊家川慕家河、八珠乡八珠塬2处山区千亩“千元田”建设示范点和木钵关营高寨沟、曲子孟家寨和楼房子高李湾3处川区千亩“万元田”建设示范点,完成木钵关营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建设,...
  • 环县农民李鸿章自筹资金建成八珠革命文物陈列馆环县八珠乡八珠原村农民李鸿章,今年自筹6.6万元,对上世纪30年代彭德怀、左权、邓小平、李富春、习仲勋等革命家在他家住过的4孔窑洞进行了维修,建成了八珠革命文物陈列馆,展出革命文物百余件,成为环县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鸿章是进步农民李凤存的曾孙。...
  • 17岁男孩身患尿毒症病床上写信求助社会帮助我叫王勇,今年17岁,家住庆阳地区环县八珠乡苟塬村。我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我曾经是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我们一家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也算得上幸福。治疗了半年之后,我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6月15日,父母再次带我来到兰大一院进行血液透析。...
  • 环县:十六万人"沾了退耕还林的光"八珠乡瓦崾岘村农民张含成,2005年利用退耕还林补助金和自己原有的积蓄,购买了一辆农用运输车,利用农闲时间跑运输,年纯收入可达2万余元。日子渐渐好起来的张含成,去年又在街道集资了三间门面房,做起了农资生意,收入非常可观。张含成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生意之所以越滚越大,...
  • 甘肃环县荞麦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了解,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该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乡、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乡、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等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走红色之旅:环县八珠原的“红...李凤存家在八珠乡八珠原村。从塬上斜坡走下去,看到的是三座窑院,其中最大、也最为宽敞的窑院就是李凤存家。走进院门,一块“红色家庭”的大匾格外引人注目。“2008年3月,环县县委命名李凤存家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家庭’。”...-
  • 环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再出重拳在洪德乡肖关、八珠乡八珠塬、小南沟乡陈掌等地建立25个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示范点;天池、演武等11个乡镇(办)沿县乡公路建立11个半膜连片种植示范点。为了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上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县乡干部和技术人员504名(其中县级干部33名,技术人员50名),...
  • 环县皮影,20年后再出国门苟富生是环县八珠乡苟原村人,17岁起就随父辈学演道情皮影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环县曾经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组,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普查工作。曾经参加过普查工作的小裴告诉记者,那段日子太累了,他们吃住在农村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
  • 记环县八珠乡湫坝沟村保健员余占奎这本是一首黄土原上的恋歌,又直白地把一个生活在千沟万壑、梁峁纵横的西北人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而环县八珠乡湫坝沟村的余占奎,就是在这山沟沟里哼着山歌默默干了34年村级保健员的西北汉子。34年前,初中毕业的他怀着“悬壶济世”的热情,报考了县上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班,...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 2020 Uaedata.com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